(本文來自鈦媒體特色欄目“創(chuàng)業(yè)者說”,最有鈦度的創(chuàng)業(yè)者故事)
【謝康玉/鈦媒體編輯】早晚高峰出行已經成為大都市里 “最堵”的風景,今年以來除了智能汽車被熱炒,也衍生了試圖解決短途出行難題的代步工具,然而市場上大多數代步不僅體積過大、電池重量也超過10公斤,可謂槽點滿滿。如今一家名為快輪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也盯上短途出行這一細分領域,最新發(fā)布的快輪F0電動滑板車就試圖解決以上難題。
快輪創(chuàng)始人劉峰把F0電動滑板車定義為一款更輕而且穩(wěn)定的代步工具,相比市場同類產品,劉峰認為F0具有輕、便攜、安全等特點。比如,整車重量為7.8KG,而市場同類產品普遍重量在17公斤左右。此外,F0車身采用可折疊設計,一秒就可折疊,拖行即走。
F0電動滑板車并不是快輪的第一款產品,這家成立于2014年8月的公司,在此之前還推出過兩款獨輪車和一款雙輪自平衡車。融資方面,快輪在成立之初便獲得真格基金和極客幫600萬元天使投資,去年下半年又完成兩輪投資,共計兩千萬。
然而,為何這次推出的是一款智能滑板車?不禁讓人納悶,從概念感十足的平衡車到接地氣的滑板車,似乎是一種倒退,而這家公司卻說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解決都市白領五公里代步的痛點。
快輪科技的創(chuàng)始人劉峰解釋說,去年7月底的時候發(fā)現之前開發(fā)的兩款產品都屬于發(fā)燒友產品,它的受眾群有限,于是就瞄準了短途出行領域。
為什么不是電動車、平衡車,而是滑板車?
要做到與傳統(tǒng)代步工具不同,就需要知曉傳統(tǒng)代步工具是如何誕生,又有哪些問題?目前代步工具市場的主流產品有三種,自行車、摩托車和電動車。
自行車的發(fā)明曾讓人們覺得自行車是最好的出行工具,但是隨著路越來越遠,對速度有了要求,于是給自行車假裝了發(fā)動機,就有了摩托車。隨著電池技術革新和電機成本下降,電動自行車應運而生,成為當今短途出行中的主流代步工具。
那么,為何快輪沒有選擇電動自行車?劉峰的答案是,電動自行車并不符合我們現在的出行方式,具有停車難、充電難、電瓶重、不便攜等痼疾。
那么,另一個新的代步工具:平衡車,又為什么不能成為主流的工具?劉峰說,平衡車有一個非常大的弊端,就是要依靠電子陀螺進行平衡,而一旦電子出現BUG,車輛就會失去平衡,具有很大的安全隱患。同時它的速度也存在弱點,如果平衡車的速度顯示是30公里每小時,其實只能做到15公里每小時,因為它需要一半的速度來維持平衡,一旦跑快,就有危險發(fā)生。
F0 是如何規(guī)避風險的?
既然電動車、平衡車存在很多弊端,那么F0是如何規(guī)避風險的?
據介紹,F0采用前后輪設計,以減少摔倒的幾率,同時F0的重量也更輕,之前獨輪車重量在10公斤以上,F0做到7.8公斤。
重量下來了,面臨的就是便攜問題,這其實與折疊有著莫大關系。很多廠家把折疊分成三到四個步驟,完成折疊需要耗費不少時間,F0則需要一個步驟即可完成折疊,實現拖行即走。
劉峰坦言,快輪此前做的都是針對發(fā)燒友的產品,而這些產品需要一定的學習成本,體驗自然也會打折扣,所以才有了F0。F0最高時速可達30KM/h,續(xù)航可達25KM。在設計上,F0采用可拆卸電池技術,充電更方便,除此之外電池配備的USB接口,還可以隨時為手機充電。
然而作為出行工具來說,用戶最關心的無疑是安全。F0在這方面做了不少優(yōu)化,比如剎車采用微電子制動系統(tǒng)+機械輔助剎車雙重剎車系統(tǒng)。后輪采用充氣輪胎,相比傳統(tǒng)滑板車的失實心輪胎,充氣輪胎可以有效減少車身顛簸,讓騎行更平穩(wěn)。此外,F0采用驅動輪懸浮減震系統(tǒng),車輛可以輕松越過減震帶、石子路、草地等,還可以輕松應對地下車庫等爬坡路況,適應多種路況場景。
未來三年,主推輕便出行
在劉峰眼中,出行產品可以劃分為三類:1、娛樂出行;2、輕便出行;3、智能出行。劉峰把之前做的獨輪車歸為娛樂出行,它可以起到代步作用,但不是代步的主流。而現在做的F0滑板車則被定義為輕便出行,這將是快輪未來三年的努力方向。
“下一款產品可能就屬于我們未來的智能出行,之前的獨輪車是一個輪,現在的滑板車是兩個輪,我們也在設計三個輪、四個輪的產品,未來我們可能會做沒有輪子的出行工具,這個暢想就很大了”,劉峰說道。
不過,回到F0產品本身,這款電動滑板車相比于同類成品,改進主要還是僅限于性能以及一些細枝末節(jié),從更具概念感的獨輪車到接地氣的滑板車,更加主流的同時可能也流失了一些“酷”的東西,同時F0的外觀與市面同類型產品比較也缺乏辨識度。另外,如果持續(xù)保持千元低價策略是否能保證品質?
誠然,“最后一公里”是需要有人去解決的,但解決剛需之外,還會有多大的想象空間?畢竟公共交通體系再發(fā)達,也不可能搭建到每一戶家門前。(本文首發(fā)鈦媒體)
根據《網絡安全法》實名制要求,請綁定手機號后發(fā)表評論
現在大家都出來喊概念,真正有創(chuàng)新的產品卻見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