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無意外,關于柴靜《穹頂之下》的文章最近兩天將會大量涌出,從各個層面對它進行分析和評價。而我則想拋開制作技法、傳播模型、情懷等角度任性一次,以自己油田子弟出身的切身感受,談談這里曾經帶給過我的,和從我這里奪走掉的……
在《穹頂之下》中,曾反復提及中石油、中石化這兩家巨無霸,而我則出身于另一家可與二者比肩的中海油體系內。小時候的記憶中,油田家庭所帶來的優(yōu)越性是巨大的,單從家庭收入狀況看,油田家庭夫妻中一人的工資就幾乎等于中心市區(qū)非油田家庭全家的總工資。而油田工作的相對穩(wěn)定性,子弟就業(yè)的便利性,以及收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而帶來的眼界提升的機會,都讓油田人成為了外人羨慕的對象。?
但是凡事都有代價,能源業(yè)高速發(fā)展在給油田人帶來財富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比普通人更加超前和嚴重的污染問題。在國內還遠未全面認識到環(huán)保的96年前后,還上初中的我們就開始了與距離學校操場不到500米的化工廠進行抗爭。
直到現在我還能清楚的記得,每到課間操時,孩子們都會一邊望著對面煙囪中冒出的黃煙,一邊頂著濃度驚人,令人作嘔的二氧化硫味道向墻對面扔幾塊石頭泄憤。?
至于《穹頂之下》所提到的運煤車,則更是當地的一道特有“風景線”。與現在大城市的限時進城不同,在我們小時候,這些運煤車隊是全天候往返的,洗煤更是無從談起。如果你心血來潮的選擇了文藝青年式騎行,那么當你回家后,將會看到自己變成了很不文藝的非洲避難兄弟。
拋開這些表象,這些污染給人體帶來的實際危害如何呢?于我而言,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從父母口中聽到他們每年體檢白細胞都有下降,更親眼看到過自己身邊正值壯年卻因癌癥而過世的人。雖然我不能確定的說這與污染有什么必然聯系,但最低限度,它也對那些成長中的孩子們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影響,從他們身上拿走了一樣寶貴的東西,叫做安全感。
因為缺乏安全感,從大學開始我便選擇了離開家鄉(xiāng),直到今天;因為缺乏安全感,我在追求生活多變以抓緊豐富人生體驗的同時,卻對這個世界的未來保持謹慎而悲觀的態(tài)度;也同樣因為缺乏安全感,我愈發(fā)偏向于丁克主義,因為我對未來孩子們成長的環(huán)境沒有任何信心。
我不知道我們的大煙霧時代會在什么時候到來,十年后?五年后?還是就在明年,又或是明天?我也不知道下一代的孩子們所要面對的世界是會更好,還是更可怕,更危險??
柴靜在《穹頂之下》結尾說到“明知自己的舉動對整個大氣污染的影響微乎其微,但是你做了,心里就會更踏實一些”,這部片子的意義也正在于此。我們不會天真的認為一部片子就能對相關法規(guī)和決策產生多么巨大的影響,但它至少給了我們普通人一個機會,一個將失去掉的安全感找回的機會。
或許我們的舉動僅僅是自我安慰,并不能阻擋環(huán)境的繼續(xù)惡化,但哪怕這只是一縷虛幻的光芒,在這個已經足夠絕望的世界里,也依然顯得那么彌足珍貴。(文章首發(fā)鈦媒體)
【鈦媒體作者介紹:微信公眾號:天曜電影觀(tianyaomovie)】
根據《網絡安全法》實名制要求,請綁定手機號后發(fā)表評論
惠品兜 huipindou.com
微紅包weihongbao.net
明知自己的舉動對整個大氣污染的影響微乎其微,但是你做了,心里就會更踏實一些
微信營銷:96tui.cn/weixinq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