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菠蘿財經(jīng)
2015年6月19日強勢登陸紐交所,當天大漲近50%;
2015年8月1日,股價達到峰值,每股價格51.9美元;
最新的股價為3.9美元左右,市值約為10億美元,連高點時期100多億美元市值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沒錯,這家快速上升又快速跌落的公司叫Fitbit。
最近市場上有消息傳出,F(xiàn)itbit正在與投資銀行Qatalyst Partners接觸,討論自身是否需要出售的問題,而Qatalyst Partners對Fitbit的出售抱積極的態(tài)度,并表示包括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及多家私募股權公司對Fitbit表示出了興趣。
從可穿戴領頭羊到考慮賣身,F(xiàn)itbit到底敗給了誰?
有一些觀點認為,智能可穿戴設備最終還是要依附于智能手機,F(xiàn)itbit沒有依靠的對象,所以衰落了。土妖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其實,F(xiàn)itbit沒落主要在于內(nèi)因,既跟可穿戴設備市場的興衰沒有太過直接的關系,也不是沒有智能手機可依附。因為如今可穿戴設備已經(jīng)走出了越來越脫離智能手機的獨立曲線,在中國市場,以華米、華為等為代表的領先智能可穿戴設備廠商,正走出不同于Fitbit的極具想象空間的全新路徑。
Fitbit考慮賣身,六大原因使其江河日下
英國調(diào)研機構IDTechEx的最新報告《2019-2029可穿戴技術預測》顯示,2019年全球可穿戴市場的規(guī)模將超過500億美元。實際上,可穿戴設備在過去的5年時間里,不僅市場規(guī)模翻了一倍,更是整個消費電子行業(yè)中,最為火爆的細分領域之一。
在這樣的背景下,F(xiàn)itbit卻江河日下甚至考慮賣身,在土妖看來,主要有六大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戰(zhàn)略判斷失誤,削弱大本營,而追逐新戰(zhàn)場。
Fitbit最大的一個敗筆,是在智能手環(huán)還如火如荼的時候,于幾年前突然削弱智能手環(huán)這一深耕多年的大本營的權重,轉而把更多的人力、財力、物力、精力等投入到自己并不熟悉的智能手表領域。
要知道,一方面Fitbit進入到智能手表這一陌生的領域,卻要面對最強勁的對手蘋果、三星等的激烈競爭;另一方面,被Fitbit日漸看空的智能手環(huán),其實彼時正勢頭良好,一直到今天都在保持增長態(tài)勢。以華米科技出品的小米手環(huán)為例,目前每個季度的出貨量都達到了500萬臺以上,遠遠超過了Fitbit巔峰時期的出貨量。今年最新發(fā)布的小米手環(huán)4,更是八天之內(nèi),全球銷量就突破了百萬臺。
放著眼前明確的、仍在持續(xù)增長大市場不珍惜,而不掌握節(jié)奏的就冒然進軍不熟悉的新鮮領域,是Fitbit走下坡路的最大原因。
第二,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能力不足。
在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意方面,F(xiàn)itbit Versa剛推出來的時候,因為極像蘋果的“長方形圓角”外形,讓很多媒體表示“Fitbit Versa外觀和感覺就像Apple Watch,只是更便宜”、“Fitbit Versa就是嚴肅版Apple Watch”。而在前不久發(fā)布的Fitbit Versa 2中,這種情形也沒有改觀,不僅如此,2.5 D玻璃的外殼設計、邊框按鈕減至1個等,讓Fitbit Versa 2看起來更加像Apple Watch了。
可惜的是,F(xiàn)itbit出身美國,沒能聽到齊白石的告誡,“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第三,是盲目收購整合失敗。
在并購方面,近年來Fitbit收購了FitStar 、Coin、Pebble、Twine Health以及Vector Watch等諸多智能手表、可穿戴設備、運動健康等產(chǎn)業(yè)鏈上下游的公司,但是Fitbit卻屢屢犯了出手干脆、整合不利的錯誤,花費大額資金的并購,并沒有產(chǎn)生預期中的效果和價值。
第四,是上下游供應鏈掌控能力弱,缺少自主核心部件。
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yè),也是屬于工業(yè)制造這一大范疇之中,而講到工業(yè)制造,從來都是“得供應鏈者得天下”的。而在供應鏈方面,F(xiàn)itbit幾乎是主流廠商中最弱的一家。
要知道,無論是美國的蘋果還是中國的華為,都有自己的芯片和操作系統(tǒng)。此外,中國的華米也發(fā)布了人工智能芯片“黃山1號”,而且據(jù)傳華米明年也可能會推出自己的智能手表操作系統(tǒng)。底層基礎級芯片的缺失,中間核心級系統(tǒng)的缺位,再加上在上層并沒有特別出彩的產(chǎn)業(yè)鏈合作,由此Fitbit在供應鏈、產(chǎn)業(yè)鏈競爭時代,“不能打”就不足為怪了。
第五,F(xiàn)itbit沒有建立起自身完整的生態(tài)體系。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nèi),F(xiàn)itbit的智能可穿戴設備都是無法直接安裝第三方應用的,嚴格意義上,這種情況并不能稱之為“智能設備”。正是基于此,后來Fitbit花了大概4000萬美元收購了眾籌起家的Pebble,以期建立起類似蘋果那樣的完全獨立的應用生態(tài)系統(tǒng)。
只不過Fitbit對Pebble的整合并不給力,所以至今Fitbit仍舊是以賣硬件為主,賣應用、賣內(nèi)容、賣服務方面,可謂少之又少。不僅如此,沒有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支撐,F(xiàn)itbit無論是縱向拓展企業(yè)級客戶,還是橫向和運動、保健、醫(yī)療等行業(yè)進行異業(yè)合作,都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zhàn)。
第六,是中國廠商小米、華米、華為等的沖擊和蠶食。
以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此前公布的數(shù)據(jù)為例,在智能手表領域,2019年第一季度,蘋果、三星排名前兩位,華米和華為分列全球第五、第六名。排名第四的Fitbit可以說是前面有蘋果、三星這樣的猛虎,而后面又有華米、華為這樣的追兵。
華米和華為等中國廠商的蠶食,其實在Fitbit的財報中也能夠體現(xiàn)出來。在Fitbit 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中,F(xiàn)itbit不僅錄得了3600萬美元的調(diào)整后虧損,智能手表業(yè)務營收更是同比大跌27%,對此Fitbit坦言,主要是今年3月份推出的Versa Lite智能手表等產(chǎn)品銷售遠低于預期的原因。
可穿戴設備不是智能手機的依附,整個行業(yè)已然走出了獨立曲線
從可穿戴領頭羊到考慮賣身,對于Fitbit的挫敗,有一些人簡單粗暴的認為,是因為Fitbit沒有可以依靠的智能手機,從而就失去了成熟的移動智能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加持。他們還舉例:蘋果智能手表有蘋果手機;華為智能手表有華為手機;華米智能手表也與其有千絲萬縷關系的小米手機。
咋看一下,好像還真是那么一回事。但是如果仔細分析起來,就會發(fā)現(xiàn)有沒有智能手機可供依靠根本不是關鍵,F(xiàn)itbit之所以失敗是上面說到的那六大點原因。而且可穿戴設備也絕不是智能手機的依附,包括智能手表在內(nèi)的整個智能可穿戴設備如今已然走出了獨立曲線。土妖之所以這么說,是有五大方面的事實為依據(jù)的。
首先,智能可穿戴設備和智能手機,是涇渭分明的兩大消費電子品類。
智能手機主要的功能是通訊、社交、娛樂、生活助手;而智能可穿戴設備,則主打運動、健康、信息助手,此外還有時尚裝飾等功能。很顯然,這些功能對用戶來說,都是剛需高頻的功能,誰也無法替代誰,因此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智能可穿戴設備,其誕生和崛起,最核心的在于用戶有需要。
其次,智能手機市場成熟規(guī)模大,智能可穿戴設備充滿成長空間增速高。
市場調(diào)研機構Gartner最近發(fā)布的報告預測,2018年-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分別是15.6億部、15.2億部、15.6億部,可見智能手機的市場已經(jīng)進入到了高位平整期。
同樣是來自Gartner的研究數(shù)據(jù),從2017年到2019年,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全球出貨量分別是1.41億部、1.79億部、2.25億部,而到了2022年則將飆升到4.53億部。相比于智能手機的平緩移動,智能可穿戴設備則有著明顯的爆發(fā)趨勢。
在最新一季的蘋果公司財報中,蘋果的可穿戴設備、智慧家庭和配件收入同比增長48%,達到55億美元,已經(jīng)成為蘋果營收的主力之一。與此同時,蘋果手機收入再次下滑,同比下降12%,兩者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且越來越多的安卓手機用戶,開始購買蘋果手表,這種對比也讓依附論的說法,不攻自破。
再次,智能可穿戴設備,擁有極強的場景融入能力。
雖然說智能可穿戴設備發(fā)端于運動、健康、時尚,但是現(xiàn)如今其卻越來越融入到用戶的生活場景之中,獨立通話、短信、日常信息獲取、NFC、公交卡、門禁卡、銀行卡等各種功能都不在話下??梢灶A見,智能可穿戴設備在主流的場景融入方面,能力并不會比智能手機差多少。
以eSIM獨立通話為例,無論是蘋果手表還是華米的Amazfit智能手表2,之所以要支持這一功能,就在于要在最核心的領域主動和智能手機做“切割”,這樣才能讓智能手表更加的獨立,更有利于后續(xù)建立起不同于智能手機甚至是智能手機建立不了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再接著,智能可穿戴設備,是真正意義上離用戶“0距離”的設備,是未來智能家居的接入點之一。
跟智能手機相比,智能手表、智能手環(huán)等智能可穿戴設備離用戶更近,可以說是如影隨形。這種優(yōu)勢,甚至可以在炒菜、洗涮、洗澡等場景中,取代智能手機。不僅如此,當下,AIoT成為了TMT行業(yè)的一大風口,而智能家居則又是AIoT最重要的落地場景之一。在這種背景下,各種不同種類、不同品牌的智能家居設備,如何進行方便、簡單、快捷的控制?離用戶最近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在硬件接入點和用戶入口方面,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選擇。
最后,智能可穿戴設備并不僅僅局限于設備本身,而是可以向運動、健康等方面充分延展。
相比較來說,智能手機反倒更可能局限于“硬件本身”,而智能可穿戴設備,由于和運動、健康的關聯(lián)度更高,更加能夠沉淀用戶在運動、健康方面的大數(shù)據(jù)資源,在數(shù)據(jù)充分脫敏、保護用戶隱私的前提下,分析和挖掘這些數(shù)字資產(chǎn),將能夠激發(fā)出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價值。所以說,“硬件”只是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第一步,后續(xù)運動管理、健康預防、健康管理……智能可穿戴設備可供深耕的空間,不可估量。
以上五個方面,從各個維度充分說明了,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發(fā)展和智能手機有一定的關系,但是其未來的壯大并不依附于智能手機。智能可穿戴設備正在成長為一個完全獨立的消費電子品類,而且事實也證明,智能可穿戴設備只有越獨立,才能越強大。但凡想依賴任何一個產(chǎn)品品類,最終都會被這個品類慢慢吞并,依賴的最終結果只能是“被吸附、被吸收”。
Fitbit要向美國和中國的競爭對手學習什么?
一邊是Fitbit的賣身求存,另外一邊卻是蘋果的穩(wěn)扎穩(wěn)打,以及華米、華為等中國廠商的強勢崛起。Fitbit要向美國和中國的競爭對手學習些什么?土妖認為蘋果、華米、華為等廠商至少有五個方面值得Fitbit去借鑒和參考。
其一是,一手智能手環(huán),一手智能手表,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外延很廣,但是土妖認為在當下及未來的幾年里,尤其是結合Fitbit的企業(yè)現(xiàn)實來看,智能手環(huán)和智能手表仍舊是Fitbit最重要的兩塊業(yè)務,必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前面并不是說Fitbit不能進軍智能手表領域,而是說其擴張的節(jié)奏、業(yè)務結構調(diào)整、以及資源的配置有問題。
其二是,左手智能可穿戴設備,右手軟件和服務,軟硬必須兼得。
在智能手機行業(yè),“硬件+配件+應用軟件+服務”的一魚多吃模式已經(jīng)比較成熟,但是在智能可穿戴設備領域,即使是智能手表,現(xiàn)在也只有蘋果還做的不錯。坦白說,包括Fitbit、華米、華為在這方面,都需要拜蘋果為師。尤其是在WWDC 2019蘋果開發(fā)者大會上,蘋果全新推出的Watch OS 6首次支持了應用商店,這就意味著只要升級系統(tǒng),Apple Watch就可以獨立下載應用并進行安裝了,很顯然iPhone的玩法被蘋果復制到了Apple Watch領域。
其三是,提升方向和節(jié)奏的掌控能力。
和TMT行業(yè)的很多領域一樣,智能可穿戴設備領域其實也遵循著“爆品單品——單點登陸——產(chǎn)品矩陣——品類品牌——產(chǎn)品+服務”,這么一個大體的演進路徑??陀^地說,F(xiàn)itbit在單品引爆成爆品、單點聚焦登陸這前兩步都走得非常好,只不過在從單品登陸到產(chǎn)品矩陣的時候,沒能延續(xù)良好的口碑和勢頭。
如果歸因于智能手表的競爭太過激烈,那也有待商榷,畢竟華米、華為等向智能手表延伸的時候,都拿到了不錯的成績。不僅如此,如今在中國市場,華米、華為已經(jīng)成為了智能可穿戴設備的代表性品牌,也即上面說的“品類品牌”階段。所以說,核心可能還是要有持續(xù)性的保持產(chǎn)品創(chuàng)意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
其四是,構建“芯+端+云”三位一體的戰(zhàn)略布局,核心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這方面,以華米為例,在芯片領域,華米有“黃山1號”;在端側,華米也有著豐富的產(chǎn)品矩陣;而在云側,華米也可以為用戶提供米動健康云服務。此外,蘋果、華為等,無一不是這種“芯+端+云”三位一體的玩法。
其五是,提升全球范圍內(nèi)的開放整合和場景構建能力。
在這方面,雖然Fitbit比較后知后覺,但是至少也邁出了腳步,之前就推出過和阿迪達斯的聯(lián)名款產(chǎn)品等等。只不過,到目前為止,做得還很不夠。
如今的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yè),就像一個“三角形”——一個角是Fitbit跌入了海水;另一個角是華米、華為加足了火焰;還有一個角是蘋果依舊如日中天。這種幾家歡樂幾家愁的行業(yè)格局巨變,再一次向我們說明了:沒有失敗的行業(yè),只有失敗的企業(yè)。
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實名制要求,請綁定手機號后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