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款車,在1998年上市時便因為駕駛靈活、停車方便而成為歐洲大城市里那些苦惱于狹窄街道與逼仄車位的駕駛者的新寵。這款車長僅有2.5米、排量僅為0.6升、最高限速也只有120公里/小時,但它的售價卻不便宜,因為它是來自梅賽德斯-奔馳的smart。
奔馳早在上世紀80年代便開始嘗試讓自己的產品來適應愈發(fā)擁擠的城市交通,并在1994年與SWATCH合資成立了一家名叫MCC的公司,開發(fā)了一款代號為“SMARTMOBILE”的超微型緊湊型汽車。沒曾想SWATCH沒過多久就抽身離開,奔馳索性獨自做了下去,并在上市前將車型名稱改為全部小寫的smart,看上去便能多少相見它的樣子。
上市后的十幾年間,smart衍生出多個車型,還曾經與巴博斯合作出品了高性能版車型。但時代在變,用戶的需求也在變。從2017年開始,smart在北美市場便只供應電動版本車型,最終還是在2019年宣布退出美國與加拿大市場。對于車迷而言,好消息是吉利與奔馳達成合作,在中國設計并生產smart的電動版車型。
于是,在這個夏天,smart精靈#1回來了。
長大了的smart空間喜人
時至今日,一輛車長2.5米的微型車在中國的電動車市場很難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smart順理成章地長大了。從數據上來看,smart精靈#1的長寬高分別為長度4270mm、寬度1822mm、高度1636mm,車身軸距為2750mm。盡管品牌一再宣稱自己是一輛小型SUV,但是軸距卻已經超出了絕大多數緊湊型SUV,不得不說,這是由于smart精靈#1較短的前后懸設計帶來了寬敞的內部空間。
長大了的smart終于可以讓車主不必再操心當出行人數大于2的時候如何在乘坐空間與行李箱空間之間追求平衡了,2750mm的軸距足以讓后排乘客擁有很是充裕的腿部空間。如果將后排座椅向前華東130mm,行李箱空間將從323L增加到411L。如果將后排座椅折疊放倒,車主便擁有了986L的寬敞空間。
這是一輛全新的smart,但我們又能從很多細節(jié)上找到它從1998年開始便有的影子。
梅賽德斯-奔馳團隊擔綱了全新smart的設計工作,兩側三角形的大燈組由一個貫穿式的LED燈組相連接,視覺效果頗有一種“精靈眼”的意味,配合下方尺寸較大的散熱進氣開口,形成了可愛又不失動感的前臉造型。懸浮車頂的設計既能使車身的視覺效果更加多變,更能讓其在車流之中具備極高的辨識度。無框車門與隱藏式車門把手的設計是電動化時代頗為討巧的設計,自然也不會被設計師們遺忘。
在內飾的設計語言上,設計師們巧妙地將膠囊概念融入到細節(jié)之中。邊角圓潤的出風口、顯示屏、座椅調節(jié)按鈕……無一不在提示車主自己是一輛少女心滿滿的車型。
在看似不大的乘坐空間里,設計師們做足了功夫。手感極佳的多功能方向盤能夠讓駕駛者雙手不離開它的前提下配合語音交互完成絕大多數操作,Beats品牌音響讓乘員可以在經典與Beast兩種音效模式之間選擇最適合的一種,12.8英寸懸浮式中控屏即使是在智能化最為普及的中國市場上也不能算小,10英寸全彩抬頭顯示在行駛過程中能夠讓駕駛者更加集中注意力。
長大了的smart變強了
與燃油機時代的smart那款0.6L發(fā)動機相比,smart精靈#1能夠輸出的200kW最大功率遠非當年的52kW可比。在這臺單電機的努力下,smart精靈#1官方宣布的零百加速時間僅為6.7秒。在開放道路試駕中,它在高速公路上的提速表現(xiàn)著實給了我很多驚喜,運動模式下的動力輸出敏捷且線性,在中國高速的限定速度下可以做到超車游刃有余。
動力之外的驚喜來自于工程師們將smart精靈#1的懸架調校得極具韌勁,在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與后五連桿獨立懸架的支持下,它在過彎時能夠為駕駛者帶來足夠的信心。“很整”,是每一個試駕者下車后達成的共識,大家在彼此用眼神交流對駕駛的體驗時都默默地點了幾下頭,仿佛擁有了一個共同的秘密。
smart精靈#1為駕駛者提供了舒適、運動與經濟三種駕駛模式,同時還有三種轉向手力與駕駛模式相聯(lián)動。此外,它還提供了三種能量回收模式,如果用戶習慣了其他車型上的E-pedal單踏板模式,同樣可以通過設置來找到自己最適合的駕駛模式。
在充電方面,smart精靈#1在直流快充(100kW、250A)條件下,不到40分鐘便可以將電量從10%充至80%;即便是使用7.2kW的慢充模式下,仍然可以在8小時以內將電量從10%充至80%,這對于家中有固定充電樁的用戶而言是再方便不過的選擇。
在電動車用戶最為關心的電池安全方面,smart精靈#1采用了無熱蔓延安全設計電池技術,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用戶的車輛安全與人身安全。
提前透露一個小驚喜:你會愛上smart精靈#1撥動轉向桿之后的聲音,Beats為其專門打造的立體聲音效極為動聽,在這種節(jié)奏感之下唯一的缺點便是你可能會不自主地選擇頻繁變道,只為多聽幾聲轉向的提示音。
長大了的smart變聰明了
smart精靈#1的車機交互體驗與國內其他車型截然不同,早已習慣了簡潔UI風格的我們或許會在面對這個視覺極為跳脫的首頁設計時覺得一時間難以接受:這個地球是怎么回事?這只小狐貍又是怎么回事?
這個地球的設計出自梅賽德斯-奔馳的設計師之手,正面的功能操作可以設置為回家或者去公司的導航,但是當我們通過觸碰屏幕將其翻轉之后,就會看到智能外設與榮譽小鎮(zhèn)的入口。前者可以連接switch等智能硬件,后者則是用戶系統(tǒng)的入口。
至于那只看上去萌萌的小狐貍,據設計師介紹在不同的功能下足足有72種3D形象。上圖中在使用空調制冷時的吹風扇效果只是其中之一,據說已經有參加試駕的同行開始慫恿品牌盡快開始做小狐貍主題的周邊了。
為了驅動這塊中控屏以及方向盤后的儀表屏和HUD,smart精靈#1搭載了一塊12GB內存的高通驍龍8155智能座艙芯片,它的算力能夠達到105K DMPS,性能是高通820A芯片的三倍。此外,smart精靈#1還采用了128GB的大容量車載存儲方案,能夠存儲更多的多媒體文件,裝下更多的APP。百兆以太網的解決方案更是讓smart精靈#1能夠擁有更快的信號傳輸速度,也能更及時地相應用戶的指令。
smart精靈#1采用了多模態(tài)交互方式,導航、空調、多媒體、車控等高頻常用功能都能通過“語音+觸控+實體按鍵”的方式一步直達。用戶可以通過“你好,smart”、雙擊中控精靈助手以及方向盤實體按鍵喚醒三種方式喚醒語音助手,并支持多媒體、導航、桌面等21種高頻場景下的31個免喚醒詞,語意打斷功能更是能做到一次喚醒、多次交互與連續(xù)對話,讓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更加輕松。
售價并不算高的smart精靈#1在智能輔助駕駛上一點沒有吝惜成本,搭載了1個前視攝像頭、1個座艙攝像頭、4個環(huán)視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與12個超聲筆雷達,以這23個高精度感知硬件支持23項智能輔助駕駛功能的實現(xiàn),為用戶提供成熟的L2+級智能輔助駕駛服務。
當用戶駕車在城市中穿梭,擁堵輔助、信號識別與便捷泊車功能時刻幫助駕駛者將駕駛變得更為輕松。smart精靈#1提供的高階輔助駕駛功能則包括與智能巡航相關的ACC、HWA、ALCA與LDW,以及與車道保持相關的LKA、ELKA以及ELKA Plus等功能。在智能安全方面,駕駛員疲勞監(jiān)測、緊急機動輔助、碰撞減緩與盲區(qū)補償等功能一個不落。
緊湊型純電SUV的競爭者來了
以往在小型與緊湊型純電SUV市場上并沒有一個真正有競爭力的產品出現(xiàn),smart精靈#1的到來將極大地改變這個細分市場的格局:梅賽德斯-奔馳帶來的品牌加持、吉利智能制造的品質保證、同價位區(qū)間內最為出挑的設計、超出同儕的駕乘體驗……這些都成為影響用戶購買決策的關鍵要素。
最為關鍵的是,smart精靈#1的顏值真心能打,你在看了第一眼之后真的不會心動?
根據《網絡安全法》實名制要求,請綁定手機號后發(fā)表評論
這照片好小,小巧玲瓏的感覺
1998年就上市了?
價格翻了一倍,可以買輛寶馬1了
價格翻了一倍,可以買輛寶馬1了
和吉利合作的?有一些吉利的技術
現(xiàn)在都發(fā)展這么長時間了,越來越智能了
奔馳的SMART精靈,挺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