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章:貿易沖突既是終極也是過程
中美貿易戰(zhàn)最直接、最淺顯的原因是貿易不平衡。美國維持比較優(yōu)勢及中美經濟結構互補的重要產物就是中美貿易逆差。
中美貿易是結構性失衡,不是中國不想彌補貿易逆差,而是中國想要的高科技產品,美國根本不肯賣,更別提在服務貿易、金融貿易上,美國對中國是遠遠順差的。對此美國心知肚明,只是拿貿易平衡當作針對中國的借口罷了。
不管是對中興、華為的刻意打壓,還是在科技前沿領域對中國“封鎖”,都已透露出美國對中國科技趕超和實力崛起的恐慌。從貿易沖突到產業(yè)之爭,從國家戰(zhàn)略到經濟模式之爭,從超級大國到生存空間被擠壓,中美本質上的六大沖突積累了這么多年,終究走到了中美經濟由規(guī)模到質量全面換位的歷史岔口。
既然中美勢必狹路相逢,那么貿易沖突既是終極也是過程。因為中美之于世界是全球經濟增長的發(fā)動機,2018年中美GDP的增量合計達2.58萬億美元,約為全球增量的62%。
一旦雙方發(fā)生爭端,不僅對全球局勢不利,僅對中美來說,2018年兩國貨物貿易額和雙向投資分別超過6300億美元和2400億美元,每天平均1.4萬人往來中美之間,每17分鐘起降一次航班,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各國發(fā)展的共同機遇,就連美國都“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自然難以快刀斬亂麻。從國家戰(zhàn)略角度看,美國已將中國視為最大競爭對手,這意味著中美將發(fā)生全方位的摩擦,貿易沖突只是中美經濟結構及總量規(guī)模逐漸換位的過程,這只能是一個“偉大的痛苦”,而不是觥籌交錯、皆大歡喜的過程。
進一步說,中美之間的爭端是超級大國之間命中注定的矛盾和摩擦,不止于貿易,更不只有競爭,兩國在太多領域有重合的利益和合作的需求。
正因“相互需要”,中國還沒實力與美國硬碰硬,而在目前政經格局下,美國也不會輕易動手。因而中美爆發(fā)全面戰(zhàn)爭的概率極小,大概率是以戰(zhàn)略擠壓的方式逐漸逼近,或在分歧長期存在的情況下相互牽制著尋找均衡。
賬號合并
經檢測,你是“鈦媒體”和“商業(yè)價值”的注冊用戶?,F(xiàn)在,我們對兩個產品因進行整合,需要您選擇一個賬號用來登錄。無論您選擇哪個賬號,兩個賬號的原有信息都會合并在一起。對于給您造成的不便,我們深感歉意。
Oh! no
您是否確認要刪除該條評論嗎?